English

同路难同道

1999-11-30 来源:光明日报 马述强 我有话说

为期两天的欧美“第三条道路”领导人聚会前不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结束。这虽是第三次欧美左翼执政党领导人聚会,但却是第一次专门为讨论“第三条道路”而召开的会议,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三条道路”会议,除东道主、意大利总理达莱马外,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理若斯潘、德国总理施罗德、巴西总统卡多佐等参加了会议;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代表索拉纳、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刚刚当选的国际社会党主席、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等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效果不同的是,会后的反响并不十分热烈。与会的欧美左翼政党的领导人只是各自表达了对“第三条道路”政策的理解和主张,但未能就“第三条道路”理论作出更新的或更统一的界定,“第三条道路”领导人会议依然是一种论坛性质的活动。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各国的左翼政党纷纷走上前台,单独或联合执政,左翼思潮涌动欧美。然而,这股左翼思潮的回归事实上并不是左翼政党在政治选举中的绝对胜利,而是此前执政的右翼政党执政政策的相对失败,左翼政党的政治家们深知这一点。有了以往左右两翼政党传统执政政策失败的教训,面对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仅靠传统的左翼理论,左翼政党已拿不出如何将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保持社会公平的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的治国良策来赢得选民的支持,这些执政党面临着严峻考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模糊左右,讲求务实的“第三条道路”应运而生。当初积极倡导并发起集中讨论“第三条道路”的欧美左翼政党领导人,即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等人的目的就是要为左翼社会民主党在新的形势下寻求一种共同的理念,作为他们执政的政治哲学,为巩固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创造有利的国际国内氛围。以后纷纷加入“第三条道路”的其他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也同样抱有这一心理目的。

但“第三条道路”本身务实的特点就决定了各国执政的社会民主党虽然在口头上号称目标一致,而实际政策上却各有特点,而且各自坚持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此次佛罗伦萨会议上,与会的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表现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他们除了在捍卫共同的价值观等虚泛的方面异口同声外,在实际而具体的社会政策等方面却各唱其调,每人都有自己的“第三条道路”。克林顿在会上竭力推销美国模式,并积极推动将“第三条道路”更国际化、更固定化和更组织化,借“第三条道路”加强美欧同盟的目的显而易见;布莱尔主张制定没有保护主义的全球金融体制的新规则,消除封闭主义,反对左右两翼的保守主义;若斯潘强调应将就业等社会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要保护各国的个性;施罗德认为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模式并未过时,社会制度应该进一步维持而不是革新;达莱马呼吁对欧洲社会进行大胆而激进的改革,但改革必须要具有灵活性……这种纷争现象给人一种印象:欧美各国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人好像是行驶在同一条路上的车队,方向是相同的,但行车的速度和车道却是不同的。

“第三条道路”的缘起本来就是欧美社会民主党人执政的现实政治需要,这种共同之中的分歧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内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注定了各国对“第三条道路”难以有统一的诠释,也注定了“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内涵广泛而模糊。此间舆论称,佛罗伦萨会议之后,人们依然不知道什么是“第三条道路”,但是欧美间有关“第三条道路”的交流磋商机制却从此形成,谈论“第三条道路”的舆论环境更便利了。如果说“第三条道路”佛罗伦萨会议有成果的话,这才是其最大的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